昌寧縣漭水初級中學簡介及特色
昌寧縣漭水初級中學,位于昌寧縣城東北,距離縣城16公里。前身是創(chuàng)辦于宣統(tǒng)二年(公元1910年)的柯漭鄉(xiāng)公立第一國民小學,1969年開辦附設初中班,1979年5月經(jīng)保山行署批準正式成為初級中學。到2022年已畢業(yè)213個班,學子遍布各行各業(yè),為“文墨之鄉(xiāng)”贏得美譽。
學校占地28640㎡,建筑面積13451㎡。綠化面積5260㎡,圖書31955冊,教用計算機110臺,教用多媒體27組,學校現(xiàn)有16個教學班,學生665人,教職工69人,專任教師69人,保安3人,食堂從業(yè)人員10人。
漭水中學主要招收漭水鎮(zhèn)九個村的適齡兒童,完成普及初中教育。漭水鎮(zhèn)素有“文墨之鄉(xiāng)”的美譽,這里的學生喜愛讀書,文化底蘊濃郁。依據(jù)得天獨厚的文化氛圍,學校歷來重視校風、教風、學風的建設。學校以“文明守紀,務實進取”為校風,以“愛生嚴謹,求實創(chuàng)新”為教風,以“尊師上進,自強奮發(fā)”為學風。進入學校,窗明幾凈,綠樹成蔭,教師嚴謹,學生勤奮,書聲瑯瑯,秩序井然。教育教學成效顯著,校園文化建設自成特色。
一、打造書香校園
學校依托“文墨之鄉(xiāng)”的美譽,著力打造為書香校園。
1、學校為了盡可能的拓寬學生的閱讀面,讓學生有書可讀,盡量整合各方資源。特向昌寧縣圖書館申請,將學校的圖書館開設為昌寧縣圖書館漭水中學分館。我校的學生借閱圖書除了可以借閱我校館藏的31955冊圖書外,還可以持借閱證到昌寧縣圖書館進行借閱。特別有利于學生假期的借閱。并且將我們學校的圖書館按照昌寧縣圖書館的標準來進行建設。極大的方便了學生的借閱。
2、在課程設置中專門的安排了每周一節(jié)的學生閱讀課。具體的做法就是將閱讀課排進課程表,閱讀課的時候就由語文老師帶著學生到閱覽室去上課,有閱覽室的管理員和語文老師共同管理學生。學生可以自由的閱讀各種期刊雜志,也可到圖書室借閱圖書。期刊圖書的種類很多,可以滿足學生不同的愛好和需求。
3、開展各種豐富多彩的讀書活動。舉辦各類型的征文活動。如描畫四季為主題春光、夏影、秋聲、冬韻的四季詩歌創(chuàng)作活動。因為詩歌可以培養(yǎng)孩子們去尋找和發(fā)現(xiàn)生活中的真善美,可以引導他們向上生長。學校的育人功能也就同時可以得到實現(xiàn)。
4、創(chuàng)辦??冻筷亍窞閷W生提供寫作展現(xiàn)的平臺。??菍W生展示自己的平臺,通過??膭?chuàng)辦,將同學們的作品收集到一塊,供全校師生共同借鑒學習,一方面是可以培養(yǎng)孩子們的寫作能力,另一方面是可以提升他們的寫作興趣。
二、開設校本課程
1、德育課程
根據(jù)不同年級不同年齡段的學生特點,不同年級確定不同主題。這樣每個班級每周的主題班會就非常的明確。通過這樣長期的堅持下來,學校的德育工作得到了有效的推進。
2、地方課程
開設了茶藝課。因為昌寧有著千年茶鄉(xiāng)的美譽,而漭水又是最主要的茶鄉(xiāng)。故開設茶藝課,讓學生知茶性、明茶禮、愛家鄉(xiāng)。開設圍棋課。因為保山是永子的原產地,所以開設圍棋課有利于學生對家鄉(xiāng)的認識了解,并且圍棋能鍛煉思維,有助于智力開發(fā)。
3、興趣社團課程
為了豐富學校的校園文化生活,體現(xiàn)學校的育人功能,學校開設了興趣社團活動課,共開設了二十六門社團課程,利用現(xiàn)有的師資力量,全方位多角度的設置課程。有藝術類的,如書法、器樂等。有益智類的,如邏輯思維、魔法記憶等。有競技類的,如圍棋、籃球等。有技藝類的,如刺繡、茶藝等。培養(yǎng)孩子的動手能力.讓他們受到熏陶,參與實踐,獲得體驗。
三、校園環(huán)境文化建設
1、優(yōu)化校園外部環(huán)境
根據(jù)學校自身特點對學校的校園文化作出統(tǒng)一的部署,整體優(yōu)化學校的校園環(huán)境,使校園文化成為學校特色的顯性標志,使他人一走校園就能感受到濃郁的特色文化氣氛。環(huán)境優(yōu)美,布局合理的校園環(huán)境讓人賞心悅目,除了做一些必要的綠化外,校園環(huán)境規(guī)劃體現(xiàn)一定的文化內涵,學校設置了宣傳櫥窗、板報等設施;加強了圖書室、閱覽室的建設;教學樓、辦公樓懸掛或張貼校訓、校風、教風、學風等,充分反映學校的辦學特色及辦學理念。學校還推出“讓每塊墻壁都會說話” 的系列活動,向全校學生征集學生名言,讓學生結合學校特色,寫出自己的格言,使校園充滿了物與人對話的鮮活氣息。啟迪著學生的心陶冶著學生情操。
2.加強班級文化建設
班級環(huán)境文化建設也是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,是形成良好班風、校風的載體和平臺,更是學生動手操作,發(fā)展個性的園地。教室布置體現(xiàn)班級特色,有藝術氣息。各班墻上懸掛由自己設計、制作的班風、班級格言,還可以設置壁報、藝術角、圖書角等。在班級環(huán)境的設計過程中,充分發(fā)揮學生的主體作用,調動盡可能多的學生參與班規(guī)的制定,教室的布置、班會的設計……學生在實際參與的過程中增知識,長才干,明道理,在營建過程中凝聚人心。
3、最美寢室的建設
學生的宿舍文化最是能反映學校的學生行為習慣,宿舍文化建好了,學生的行為習慣自然就養(yǎng)成,通過每學期的最美寢室的評比,調動學生的動手能力,設計能力,審美水平。讓學生參與到學校的建設中來,讓他們有一種獲得感,有一種參與感,有一種滿足感,這樣他們才會更加的愛惜自己的勞動成果,才會更加的熱愛自己的學校。
學校的校園文化建設,是一項長期的復雜的系統(tǒng)工程,需要實踐和思考的問題還很多,也還存在許多問題與不足,有待今后進一步完善和提高。這就是漭水初級中學,一個發(fā)展和前進中的農村初級中學。
來源:http://www.yncn.gov.cn/info/egovinfo/1001/zfxxgk/nry/01526405-X-/2022-0812019.htm